Search


#人體存濕氣是正常現象
#濕氣不足就成燥邪
#濕氣太過就成濕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#人體存濕氣是正常現象
#濕氣不足就成燥邪
#濕氣太過就成濕邪
人體內存有濕氣,算是一種正常現象。傳統中醫認為,濕氣簡稱濕,濕的本質就是水,濕從水來但不等於水,通常可把濕理解為細微的氤氳之氣,可說是無形的東西,有點像水蒸氣一般,水算是有形的東西,能夠感受冰涼、溫度變化。不過,濕氣太過就成濕邪,濕氣不足就成燥邪。

被水浸濕絲織品,只要掛在太陽底下,水分蒸發到空氣中就形成濕氣,這就是濕的概念。此外,水與濕之間可以互相轉化,水要變成濕的話,必須透過高溫蒸發,倘若對應到人體,就變成陽氣推動蒸發,陽蒸水動、氤氳成濕。

彭溫雅 醫師指出,濕要凝結成水的話,必須在降低溫度條件下,所以水與濕的轉化過程中,人體陽氣扮演舉足輕重角色。

中醫經常以大自然變化,描述人體內生理病理變化,大自然中唯一能量來源為太陽,倘若對應到人體,唯一能量來源就是陽氣。

濕在體內透過氣的推動與轉化,才能運行到全身,這一系列轉化,除了有賴陽氣鼓動之外,還需要一條通暢管道,讓濕的代謝得以順利進行。值得一提的是,中醫認為,人體之中水濕其實就是津液。所謂津液代表體內正常水分來源,包含存在各個臟腑、組織、器官之間的體液及分泌物,而且是以水為主要成分。

津與液還能細分為不同狀態,所謂津是指質地清晰、含水量較高、流動性佳、廣泛分布體表、四肢及血液中的水分,主要是滋潤作用、保濕、保水;所謂液是指質地濃稠厚重、含水量較低、流動性差的水分,一般分布在骨頭關節、腦髓孔竅及各臟腑之間,主要是濡養作用。

滋潤與濡養,兩者功能非常類似,但是滋潤偏向潤滑、保水,濡養涵蓋更多營養物質供給功能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一直以來,以專業的中醫來協助您,追求自信的美,健康的身心, 與成熟的魅力,是我的堅持!! 即日起,增設醫學美容部門,結合中西醫的優點,提供全方位健康養生與美麗照護的全人醫療服務!!
提供中西醫結合的醫學美容服務 02-2358 4858 周一~五12:00~20:00 提供由內而外,健康調理,體重控制,回春抗老,成熟自信! 請加入官方 Line 帳號預約門診,ID :@wenya
View all posts